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气——立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立冬时节,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自然界中的万物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在《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说:“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即冬季养生,贵在养“藏”。在中医中讲究立冬补冬,温补养阳,立冬时节已经到来,在养生方面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关键点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立冬应该怎么养生。
自古以来,就有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之说,因为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医学典籍有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立冬时节坚持天天用温热水泡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内脏功能,疏通全身经络,使足部的血液流速和流量增加,从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心脏负荷,促进新陈代谢,还可调节经络和气血。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因而,立冬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所以在立冬到来时,在起居调养上,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
立冬养生要适当动筋骨,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但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因此锻炼需要动静结合,锻炼前进行热身运动,可以在向阳的地方,在晨光下进行八段锦、十六段锦、太极拳等运动。跑步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立冬阳气伏藏之道。而运动前后应注意衣物的添减,及时更换出汗的衣服。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万物呈现一派凋零的衰败意味,容易使人心情低落。要想身体好,心情愉悦少不了,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轻松、强度较小的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一些活动,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拓宽自己的交际圈,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发现生活的精彩……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我们自古以来都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冬天人们可适当吃些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等的食物,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这里须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可以适当热补或温补;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为宜;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除此之外,还应因人而异,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切不可盲目“进补”。
世间的最后一抹秋色提醒我们秋已去,冬将至,一个节气的到来宣告着冬天的来临。顺应四时变化,将沉潜含藏的养生之道,融入漫漫长冬,平安健康度过冬天,期待长辈们的身体越来越好。
百岁人生学养社区位于房山区核心区长阳森林公园正对面,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邻,距离规划中的武警总医院分院离项目仅有一公里,步行十分钟内可抵达龙湖时代广场、房山线长阳地铁站、大型生活超市。项目还依托小康之家旗舰养老项目为社区长辈提供送上门的星级养老服务,并携手北京开放大学、南山长者学院引入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营造更具学养特色的学习互助氛围,让长辈能在此住的自在、玩的开心、学的精进。